红楼之穿成北静王

Fahrenheit

> 红楼之穿成北静王 > 红楼之穿成北静王目录

第六十一章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皇帝也不是吓大的,历朝历代西北都不安生, 基本也都习惯了:中原太平日久, 草原上也在修生养息后增进实力……这忽然天气转冷, 出产不足, 往后为了食物为了生存, 大小摩擦必然接连不断。

水溶估计入侵的异族骑兵这时候已经杀到了京郊的皇庄, 才能整出人心惶惶的效果。

留在京城的也探子来信说:京郊大营里能战的骑兵一部分驰援宣大前线, 另一部分分散开来追击四处劫掠的骑兵……于是这不知道从哪儿钻出来的千来人忽然直抵京城,还正巧是京城防卫比较空虚的“好时候”,得到准确消息的皇帝可不就坐不住了?

按说驻守京城,拱卫皇宫的禁军也有十万人,虽然这十万人里真正能战的不超过四分之一, 却也不至于连一千规模的骑兵都刚不住。

此时颇知兵事的王府首席幕僚最先站出来, 不疾不徐地帮水溶分析起皇帝以及在京的那群老爷们的心态, “皇帝有禁军,像样的人家都有护院家丁,倒是没烂透, 打还是能打的。只是自保有余, 进取不足。京郊的庄子多归宗室权贵所有, 所以皇帝跟内阁商议后, 遂下令让王爷派兵勤王。王爷派兵入关, 地盘难免空虚, 着些常往来关内关外的行商传传消息, 那起子部族说不准就改了主意, 跑到咱们这儿来打打秋风。”

水溶点了点头,“都年底了,再不收拾了,明年春耕再耽误了,可就伤筋动骨了。听说利津那边到现在都没清理妥当?”更别提恢复生产了。

这毕竟不是他老家那个时代,遭灾之后,有~政~策~有补贴还有人口,一年就能恢复基本元气。

浑身心眼儿的幕僚笑道:“瞧这天气,关外已经成了这个样子,只怕明年中原也要不成了。”

除了江南,大多数自耕农一年辛勤劳作,去掉赋税和花销,只能是勉强小有盈余,来年减产一成,就能让许多家庭从温饱变成挨饿,接下来再减产,就赤贫了,再继续减产……就快要崩溃了。

面对这种情况,朝廷一定要减税,再后来免税,这样的地方一多,皇帝也要崩溃。

如今土地兼并已见苗头,水溶默默心疼皇帝三十秒。

开会集思广益后,水溶决定派兵:先送两千精锐入关,练练手也行啊。但他在表示想亲自带兵见识一下时,在场的所有人全跪了……他族叔冷将军甚至上前抱住他的腿,力谏王爷不可。

本尊十二三岁起在王府就是说话算话的,继承本尊威望,水溶从穿来到现在,所有的命令都得到了彻底执行,没人能说个“不”字,而这一次正是唯一的一次例外。

水溶扫视全场,心腹家臣们个个面带恳切,他就很无语,只能跟小图标抱怨,“好气哦,我不过是静极思动。”

“他们又不知道你有保险。”

水溶笑了,“他们不仅仅是不知道,还不理解保险这回事儿。算了,不让去就不让吧,以后总能找到我亲临战场的机会。”练兵带兵作战,他都是外行,但总不能连成长都不让。

小图标一贯很配合,“入关总攻时,主人你就非得坐镇大帐不可。”

“这么一算,好像也没多久。”水溶安抚着心腹们,并不耽误跟小图标说话,“凭皇帝陛下的英明才智,他是没法儿平安挺过小冰河时代巅峰十年的。等天下不太平,就是海运崛起并称霸的起始。”

却说众人见王爷暂时打消亲自带兵勤王的打算,不约而同地轻松了下来。接下来的议题也不至于让他们紧张起来,水溶除了吩咐相关管事盯好开垦新田庄事宜外,还特地让管事们挑选出种田好手来在几个庄子里种植药材。

明年开始,皇帝就该自顾不暇,水溶也会真正按照他自己的步调行事:比如工坊疯狂开起来,包括炼钢厂和盐场,医院学校建起来,医生护士培训搞起来,工坊里的第一批工人,营中的大头兵也要识字识数,不求初中,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平起码要有。

却说经过心腹们的举荐,这次负责带兵的是王将军,是大管事王栋的族叔;随军军师姓洪,没错,论起来这位洪军师水溶还要喊一声舅舅。

王爷回到广宁后,接连几次动兵,都是换着人使唤,考校之心简直“路人皆知”。他这种做法,得到了大多人的认同,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押注在王府上的几个“后来”的家族,给他们足够的盼头。

散会后,心腹们鱼贯着告退,水溶等人走干净,便让王松鹤把黛玉请来。

几个工坊平稳运营了小一年,到了年底,正是举办年会,评优评先进发奖金再请所有员工吃一顿的好时候。

因为是头年搞这个,水溶必要亲自过问,作为新工人阶级“不凡与优越”的一部分,这一年的优秀员工与先进模范,水溶和黛玉要亲自授奖:水溶管男员工,黛玉负责女员工。

这也是千金买马骨的一部分,随着他拿出越来越多高产作物的种子,这个多说的不止是数量,更有种类,种田也就越来越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。

其实单单广宁一次大丰收,就让很多家庭富裕出几个劳动力,水溶早就下手,把这些劳动力中的聪明又勤奋的那一拨都塞进了工厂。

粗略一算,只要转正,好好工作,哪怕没能评上优秀和先进,一年连工资加年终奖也能拿到十六吊钱。一两银子现在大约能换八百钱,十六吊钱差不多正好二十两银子,而二十两银子足够五六口人过得滋润了。

换句话说,如果夫妻俩都是工人,两个人的收入可以供得起祖孙三代十来口过上小康生活,每年还略有盈余。

水溶更打算再进一步,让双职工家庭供得起孩子读书,不分男女——现在纺织厂里的女工工资就比水泥厂和煤窑的男工高两成不到,跟日化工坊的男工相仿。

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女人有工作机会,有一定的收入,地位与话语权自然而然地跟着提升。酝酿个十来年,再让女人为官,就相对顺理成章多了。

话说年会时,黛玉亲手给个小媳妇颁奖,之后还特地跟她闲话了一阵子:这个清秀的小娘子亲爹重病,算是婆家买过去的,丈夫待她不错,但婆婆和妯娌始终没个好脸色。然而一家子只有她因为伶俐又踏实而被选上,进了纺织厂。

不用年底评优拿奖金,就从转正后她每月拿一吊钱回家,婆婆别说骂了连大声对她说话的时候都屈指可数。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