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之穿成北静王

Fahrenheit

> 红楼之穿成北静王 > 红楼之穿成北静王目录

第四十三章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贾政这位据说最爱读书, 老太爷最疼的荣府二老爷,身上的最高“学历”就是监生,勉强理解为个荣誉举人就差不多——因为贾政这个监生,也的确不是他凭真本事考出来的。

甄家如今的当家人甄应嘉则是进士,跟宁府贾敬一样的正经进士。毫无疑问,同为文官,甄应嘉仕途上的上限贾政根本比不了。

另外, 也是最关键的地方是,以王子腾这种一品大员的眼力, 如何看不出妹夫们的斤两?

王子腾一直以来都不怎么提携贾家,不特指贾政,还得算上个贾琏,原因就是他们不大能扶持得起来。

所以王子腾爽快地推荐了贾雨村, 贾政一直到现在还是四五品,在京里上不上下不下的。

当然,不止王子腾这么认定, 在这一点上,元春明显跟王子腾默契上了。

至于贾政本事有限,宝玉都体会出了“个中真味”,贾政……他只是相对于其他同僚来说不那么聪明,却肯定不是智障,所以水溶觉得他只是不愿意面对现实而已。

宝玉几乎是“飘忽”着离开王府之后, 跟小图标谈起贾政, 小图标的回复是:“面对现实是不可能面对现实的, 只能自欺欺人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。”

水溶沉默了一下,才好奇道,“你升级后还下载了新梗大全吗?”

小图标也卡了一下,随后答道,“这个梗好像有点过时了哦。”

水溶可以确定一点:小图标能联通他老家,通过那个时代无数社交媒体来学习,并用他最熟悉和比较舒服的方式跟他对话沟通。

他就夸奖道:“你现在成了贴心小助手。”

小图标光芒大放。

水溶及时移开注意力,问起了外间的王松鹤,“今天我说话是不是有点重?”

王松鹤目前可不理解王爷为啥如此其中荣府的二公子,但是王爷要如何显然他不能随意置喙,此番王爷问起,他自然要回答,“贾二公子年纪虽小,却一直知晓轻重,他定是懂得王爷这番苦心。”

水溶一听就笑:这话的意思翻译一下就是,贾二公子算是哪个牌面的人物?王爷您最大,他乐意听得听,不乐意听依旧得听。

水溶转过头又对依旧金光大盛正得意洋洋的小图标道:“他也不大看好宝玉。”

小图标当然懂水溶的心意,“愿意且能安心搞科研的人才,在这个时代比较罕见,毕竟有达标智商的人才都想去做官,所以每一个都是宝贝呢。”

“现在在京城真是束手束脚,”水溶叹道,“等回了关外,立即推广理科教材,起码不让富贵出身又识文断字的女子们都‘浪费’在家里。”

小图标也“附和”道:“关外最严峻的问题就是人力短缺,到时候有人反对,单就缺人这一条就能堵住他们的嘴。”

“对,”水溶轻松道,“这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我总有点威信,神乎的事儿我又不是没干过。”

“怎么能说是神乎呢,明明一切都源自科学。”

水溶大笑。

第二天,水溶准时上朝。这么几天过去,皇帝手里已经从多个渠道得到了灾区的详细的情况:被淹没的田地绝大多数都属于当地望族世家,死伤不多,且多是这么望族世家的管事仆从和佃户。

从修筑和加固堤坝这上面搂钱,都成了惯例,但是在这位下了大牢的工部侍郎之前,搂钱归搂钱,起码工程质量能有一定保证。

于是十来年里都没出什么大事,偶尔决口漫灌情况也不严重——就是日常给皇帝通报一声,完全不用皇帝指派内阁商量出个救灾章程的这种程度。

结果常年不出事,一出事就来了个大的。而且正是因为遭受损失的都是望族世家,外带皇帝的母族,这次身陷囹圄的工部侍郎才没得救,贾政这笔旧日孝敬也不得不吐。

不过为官多年,前工部侍郎怎么能不知道哪些银子能捞得舒服,哪些银子却是棘手到去官掉脑袋?

这次……水溶怎么琢磨都有点铤而走险不得不为之的味道……

嗯,铤而走险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铤而走险的原因。话说开国百来年,土地兼并已见愈演愈烈的征兆,农税会逐渐下滑,这都是可预见的,但先帝是位明君,给儿子留了个丰盈的家底。而皇帝对基建完全没有水溶这样的热情,但在修坝上从不俭省。

每年工部得到的拨款甚巨……水溶就在琢磨:别是那位工部侍郎不得已贪墨挪用银子,只为填窟窿……保命?可是就是贪墨工部的拨款,也足够判他个绞监候了。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