摸金外史

丁五公子

> 摸金外史 > 摸金外史目录

第47章 淘宝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我问道:“如何人剑合一?”

老大摇头道:“道法守心,用心觅道,方能收服此剑。此剑为楚国巫灵神剑,只怕偏于霸道凶残,因此要以道心守静制服与它,否则反而会受它激发,失了本性,说不定反而不美。”

也太玄了!我可不信,一把剑而已,真有那么邪,楚惠王墓里没显出来?

管他的,晚上无事,我与泽嫣聊了半小时,然后练会儿功就睡了。

第二天上午,往徐州出发,过蚌埠,到淮安已是第四天了。好在还早,便在淮南闲逛。

这日下午,在淮南金湾名街古玩市场瞎逛,忽然看见一个地毯上,有一只羊角匕首。

我凑上前去,仔细一看,还真是一把羊角匕首。

那老者看着我,也不主动推荐,十分深沉。

我问道:“老师,这把羊角匕首如何说?”

那老者伸出三根手指。

我说道:“我是外地人,不懂这里的规矩。你先说说这匕首的来历,再开价成不?”

那老头摸了摸胡子,斜看我一眼,然后挥手让我走。

我靠!把我当成看热闹的了。

我说道:“看这羊角,质地均匀,褐色现古,有些年头了,应是清末之物,只是这角弯曲处,有些扭曲,算不得上品。如果是黑羊角,也还可制作法器。可惜了!”

那老头眼睛一亮道:“原来是个行里小哥,既然你看出来了,开个价如何?”

我摇了摇头,站起来走了。

走了二十来步,只听一人道:“那位小哥,进来看看如何?”

左边一店,名唤“玉石缘”,名字太俗,出不了好货!看来刚才那幕已经被这人看到,闲来无事,也有点渴了,进去混一杯茶喝也行。

进来一看,赝品满屋,那人四十来岁,满脸肥肉,满脸堆笑道:“小哥请坐,先喝杯茶歇歇!”

我从右往左看起,有几件仿品做得还不错;那店主献上清茶一杯。

我问道:“这些都是新货,没有老货?都说淮南古玩镇店之宝是三三年李三孤堆的好货,能不能看看。”

那人一怔道:“小哥还知道这事!”

我笑道:“孙殿英盗东陵,朱洪初盗李三孤堆,都是震动当时的大事,据说淮南古董,因而满街都是。先生在此开宝阁,焉能没有几件压店神品。”

这家伙的茶不错,还是正宗的“碧螺春”,看在茶的份上,与他多聊几句。

那胖子笑道:“小哥年纪轻轻,还知道民国旧事,佩服,既然是明白人,我给小哥看样东西。”然后走到后面的黑屋子,不一会端了一个楠木盒出来。

这这楠木盒是清代之物,不是赝品,看来这里面的东西不凡。

那胖子道:“小哥,这是我几年前收的一幅拓本,你来看看如何?”

我一听拓本,本能地紧张起来,他说罢打开楠木盒,里面一叠宣纸,洁白如玉,还是龟纹熟宣,不凡。

但他一打开,我微微失望,只有一张,文字内容有限!

那人道:“这是考烈王出来文物拓本,不过只有一张,比不得金帛字数多。”

我心里又是一惊,考烈王墓出来的!

我点头道:“几个什么字,好像是鸟篆?”

那人道:“小哥厉害,就是鸟篆,一共十六字,金帛的是六十四字,那拓本要十万,我不多要,只要五万如何?”

我问道:“金帛的是六十四个字?你见过?这十六个字是什么字?”

那人道:“小哥买回去可以慢慢研究。”

我笑道:“我对字不是好感兴趣,只是这纸,乃是龟纹宣纸,还算不错,字体是鸟篆,乃是楚国文字,因此值得一看,内容吗!我又不考古,倒不是好重要;只是既然要看,自然要弄个明白。如果这十六个字兆头好,也可以加几个钱。”

那人道:“有理,得,我也不卖关子,这十六个字是‘瀚瀚楚风,烈王为龙,开坛采气,百年乘风。’”

我一听,与楚惠王没有关系,与楚国巫灵也没关系,顿时失了兴趣。

我说道:“长沙城内,现在金帛拓本满街都是,值不了几个钱,你这拓本,更是平淡无奇,算不得镇店之宝。”

那胖子道:“你口音是四川的,你知道长沙的情况?”

我点头道:“我当然知道,我还与刀疤四、罗神土、谢铜鼎打过交道,才从长沙过来。”

那胖子道:“小哥原来与谢大爷相熟,我们是一家人,失礼、失礼。”

原来这个门面是帮吴大游四他们的明圈,我倒也不好再骚扰。

我点头道:“我是来顺便溜溜,没想到惊扰了。”

当下告辞出来,又到处闲逛,猛然想起,成都的“思古轩”长沙“古韵遗沙”,还不是我南家的明圈。看在这街上的店铺,多少都与摸金门有点关系,还是不要骚扰的好。

本来想在街上看看有没有跟考烈王墓沾边的文物,看来还是不要打草惊蛇的为好,大爷爷说得对,不少人认识我了,还是低调点好。

逛到日头西斜,我便坐公交车往酒店赶,在酒店外面一个巷子里,吃了炒饭,回宾馆住下,练了一会暗器手法,然后细看《搜神集》。

经过这次下地,还是感到隔行如隔山,知道的太少了,因此在宾馆里面静下心来,仔细看书,结合以前看的阴阳道家学说加以印证个,把最近学到的仔细梳理一番。

《搜神集》记录的是摸金门收录的各地大墓见闻,有实际下地见过的,有江湖传说的,不一而足,乃是摸金门的指南。

我看到里面的一句口诀,暗自诧异,口诀写道:“春秋战国埋山顶,秦汉大墓埋山岭;东汉南朝选山腰,隋唐宋后坡下挺。”

说的押韵,但与我这次下地不符啊!我们是在地底下转悠。

我得到一个结论,看样子楚惠王墓,还真不是墓,这样的大的工程,不是墓地,还真是辟谷之所!那天鼎宫,也应该不是陵寝。

对了,我翻看目录,一看,还有楚惠王墓的记载,说得模糊,也没提到护墓神物,标注文字,都是简化字,看来图纸文字是后来补上的;再看天鼎宫,一片空白。

哎,得全靠自己了!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